close

  繼飛天獎、金鷹獎後,再獲“五個一工程”獎《我的土地我的家》獲三大獎“大滿貫”來源:新文化報 - 新文化網
    吉林省影視劇製作集團拍攝的24集電視劇《我的土地我的家》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收視率喜創新高。特別是在廣大農村,農民觀眾紛紛稱贊,這是一部反映他們思想感情和真實生活,替他們說心裡話的電視劇。
    《我的土地我的家》描述了30年來農村改革開放的歷程。以農民張老存一家人的恩怨糾葛故事為縮影,講述了農村和農民在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下,由貧窮走向富裕,由保守走向開放,創造幸福新生活的感人故事。
    老農民張老存是一個熱愛土地、勤勞、朴實,由保守到開放的典型形象。生產隊分田時,他四處求人幫忙希望能分到最好的那塊霸王田,結果那塊田分給了寡婦荷花。他認為念書不如種地實惠,不許兒子二糧參加高考。全國農村會議召開,政策扶持,他賣掉了多餘的糧食,很欣慰。國家取消農業稅,還以“糧食直補”鼓勵大家種糧。為保障農民利益,國家為農村土地發放《農村集體土地證》,讓視土地為命根的張老存吃了定心丸。改革開放更新了張老存的思想觀念,他終於獻出霸王田,支持二糧開辦新希望糧業公司。
    青年農民張二糧是社會主義新農民的典型代表。他朝氣蓬勃,積極進取,接受新鮮事物,能銳意創新。他考大學遭到父親的阻撓,戀人玉杏也離他而去,他參加縣文化館招聘被情敵馬駿暗中使壞而落選。他安心回鄉務農,賣掉糧食買拖拉機耕地,搞農業機械化操作。他搞試驗田育種,發展種子經濟,不為糧食市場的反覆波動而犯愁。老主任退下來推薦二糧擔任新一屆村委主任。他不負眾望,利用科學知識幫助大家治好了小麥的爛根病。在縣委領導和鄉親們的支持下,二糧開辦的糧業公司開張了。張二糧成了一代有文化、懂科學,會經營的社會主義新農民。 本報記者 郭艷東
    ■創作之路
    小題材構築大時代 小投資得到大回報
    繼榮獲2013年度第29屆電視“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2014年電視“金鷹獎”二等獎後,我省農村題材電視劇《我的土地我的家》在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獎中再次收穫“優秀作品”獎,實現了精神文化生產領域國家級三項最高獎勵的“大滿貫”,為享譽國內的吉林電視劇品牌創作再添新華章。
    電視劇《我的土地我的家》是2011年為向黨的十八大獻禮,由吉林省委宣傳部、吉林電視臺、吉林影視劇製作集團聯合製作的一部反映改革開放在農村發展歷程的現實題材電視連續劇。該劇從農民與土地無法割捨的情結寫起,描寫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重新分得土地的農民張老存的家庭變革。該劇展現了黨的“三農政策”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從一個家庭的故事構築起大時代的生活圖景,努力反映出“三農問題”歷史進程的深度和廣度。因此,農民走向富裕,農業得到發展,農村更加繁榮,這是全劇的大主題,是承載全戲的厚重感和時代感的基礎。
    通過《我的土地我的家》的成功實踐,吉林省影視劇製作集團總結出一條“以小博大”的創作之路,即:“小”演員演出大角色;小人物演出大形象;小題材構築大時代;小投資得到大回報,以低成本的操作、生產出高質量的電視劇。普通的農村現實生活,應該是色彩紛呈電視劇題材中平凡的小題材,然而小題材作品同樣可以構築出大時代的主旋律。
    運用“以小博大”的方式,吉林省影視劇製作集團又拍攝了一系列農村現實題材電視劇。這類電視劇作品接地氣,近民生,從小人物、小環境、小事情中升華到大情懷、大風采、大境界,演好演活老百姓身邊的人和事,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是對當代農村生活提高,農民思想改變的獨特藝術透視。同時,劇中的“小人物”也讓觀眾們倍感熟悉和親切。這樣的電視劇雖然很少大手筆、大製作,也沒有離奇的故事和明星大腕,卻依然贏得觀眾認可,感覺到戲中演的是身邊的人,講的是眼前的事,說的是心中的理,真切表達了普通百姓的心聲,承載百姓平凡故事和理想追求,把觸動人心的情懷和深刻的價值觀通過劇目呈現出來,也因此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普遍歡迎。
    本報記者 郭艷東  (原標題:《我的土地我的家》獲三大獎“大滿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y79tyhkx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